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公司动态、行业相关一目了然

光伏、风电初入平价时代,新能源汽车转向产品驱动

发布日期:2022-11-16


双碳目标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各界共识。


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且增长势头未减。然而能源需求增加与常规化石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却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发展新能源产业,有资源端和应用端两大维度。从资源端看,主要包括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从应用端看,主要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环境污染以及石油资源的进口依赖。


pexels-pixabay-159397.jpg


产业趋势展望:光伏、风电初入平价时代,新能源汽车转向产品驱动


1. 新能源汽车将提前完成 2025 年目标


新能源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板块,相关部门也针对新能源产业制定了具体的远期目标。


2021 年 10 月 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出,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 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到 206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 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意见》还提出要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推广智能交通,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推动加氢站建设,促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提高燃油车船能效标准,健全交通运输装备能效标识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车船。


可再生能源方面,2022 年 6 月 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 十四五 "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提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等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重点部署城镇屋顶光伏行动、" 光伏 +" 综合利用行动等九大行动。具体行动方面,按照《规划》," 十四五 " 期间,新建工业园区、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装率达到 50% 以上。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高速铁路沿线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领域和 5G 基站、数据中心等信息产业领域推动 " 光伏 +" 综合利用。


新能源汽车方面,2020 年 11 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 2021 — 2035 年 ) 》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 左右。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即销量占比)已达 23.99%,2022 年大概率将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 20% 的目标,因此也有业内人士建议适当上调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比目标。


2. 光伏、风电初步进入平价时代,渗透率将加速提升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光伏及风电行业都较为依赖补贴,根本原因便是行业发展早期,度电成本居高不下,无法与大规模煤电成本相比。


而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上下游产业链的持续完善,以及发电效率的逐渐提升,我国光伏及风电行业成本快速降低,实现平价上网(光伏、风电传输给电网时,价格与火电、水电价格持平)不再遥远。当前,部分光伏、风电项目已实现平价上网。2020 年 8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公布 2020 年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的通知》(简称《通知》)指出,结合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报送信息,2020 年风电平价上网项目装机规模为 1139.67 万千瓦、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装机规模为 3305.06 万千瓦。2021 年 6 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 2021 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2021 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


对于部分光伏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补贴已退出,地方补贴尽管仍存在,但也处于逐步退出的阶段。这反映出我国光伏、风电已初步进入平价时代。平价上网对于加快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意义重大。对于可再生能源来说,只有摆脱补贴,才能真正实现商业化,利用市场力量自发增长。时代商学院认为,随着平价上网逐步实现,光伏、风电正在越过商业化拐点,渗透率将加速提升,从近两年光伏、风电装机量快速增长也可看出此趋势。


虽然近年来光伏受原材料上涨影响,导致度电成本明显上升,平价上网的进度有所推迟,但长期来看,度电成本下降的大趋势仍未改变,平价上网终将实现。


3. 新型储能爆发,在能源结构改革中扮演关键角色


储能的应用广泛,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作用重大。在发电侧,储能装置能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间歇性和不可控的问题,另外储能可以避免常规发电机组频繁启停造成的损失。电网侧方面,储能可以实现削峰填谷、调频调压、保障供电可靠性、提高灵活性。


光伏及风电属于不稳定发电形式,发电量受阳光、风力变化的影响,稳定性较差,给电网造成较大负担。弃光、弃风便是在光伏、风电系统某段时间发电量过大,电网无法承受时产生的现象,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从稳定性来看,若不解决光伏、风电的稳定性问题,其难以成为主要的电力来源。以光伏为例,其仅能在有日照的白天提供电量,晚上及阴天皆难以提供充足的电量,显然无法成为主要的电力来源,仅能作为发电补充手段。


储能方式多样,包括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电气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和超导储能)、电化学类储能(各种二次电池,有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等)等。目前最成熟的储能方式是抽水蓄能,其基本原理是电网低谷时利用过剩电力,将作为液态能量媒体的水从低标高的水库抽到高标高的水库,电网峰荷时高标高水库中的水回流到下水库推动水轮发电机发电。但抽水蓄能受限于地理位置,难以大规模推广。


政策方面,近几年电网响应能源局、发改委降低弃风弃光率的决策,利用电力体系的灵活性消纳新能源,使弃风弃光率下降到 2%。与此同时,电网压力凸显,部分省份开始要求电源侧配置储能。随着多个储能行业的重磅文件公布,储能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4. 新能源汽车转向产品驱动


当前,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已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路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 年上半年,销售的 248.4 万辆新能源汽车中包括 197.6 万辆纯电动汽车、53.4 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0.14 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占比分别为 79.55%、21.50%、0.06%。其中,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早期推广阶段,销量较低。


此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上半年销量分别同比增长 110%、168.34%,插电式混动汽车增速略高于纯电动汽车,亦成为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经过 2019 — 2020 年的阶段性增速低迷,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2021 年起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大增 167.6%,2022 年上半年延续高速增长趋势,销量同比增长 117.89%,渗透率达 23.99%


时代商学院认为,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由政策驱动向产品驱动的阶段。早期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相对较弱,且基础设施不完善,销售依赖补贴政策。而随着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保有量增长带来的正循环、充电设施的完善等因素影响,虽然补贴不断减少,但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产品驱动阶段,预计高增速将持续较长时间。


从具体数据来看,据中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从 2015 年末的 4.95 万个增长至 2022 年 9 月末的 163.58 万个,充电便捷性显著提升。除充电设施外,电池快充技术的进步也显著增强充电便捷性,公开资料显示,当前不少电动汽车可以在 30 分钟内补能到电池容量的 80%,部分车型甚至能在 10 分钟内补充 200 公里的续航。


预计随着电池技术持续进步,快充设施不断完善,新能源电动汽车补能时间长的劣势将进一步被攻克,补能成本优势将进一步突出,并带动电动汽车销量进一步增长。此外,近两年由于面临上游原材料涨价,电动汽车价格略有提升,预计随着产业链扩产,电动汽车车价还有下降空间,其相对燃油车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5. 我国新能源产业全球竞争力提升,产品出口量大增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也带动出口量大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 30.96 万辆(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乘用车及商用车),同比大增 345.5%。2022 年 1 — 9 月,我国汽车出口 211.7 万辆,同比增长 55.5%,同期新能源汽车出口 39.11 万辆,同比增长 100.6%,延续 2021 年以来的高增速且增速明显高于整体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迎来出海大潮,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愈发突出有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成本以及生产效率上有明显的整体优势,且产业链齐全,造就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转型的核心优势。相比新能源汽车,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更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透露,2021 年,我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 50.6 万吨、226.6 吉瓦、197.9 吉瓦和 181.8 吉瓦,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 70%。


经过双反以及行业下行周期等打击,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在 2012 — 2018 年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后,近年来出口量也不断在增长。以太阳能电池为例,2021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43.8% 至 284.59 亿美元,2022 年 1 — 8 月增速进一步提升至 91.2%,出口金额已超去年全年。


文章来源:时代商学院

pexels-kindel-media-9800029.jpg


分享:

微信公众号 新能源测试设备
181-2451-5629 新能源测试设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