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行业相关一目了然
当前,诸多城市正在竞逐储能新赛道。3月,《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 布局储能产业,“头部玩家”上海深圳动作连连,二线城市也争先恐后,常州、长沙、佛山、东莞、合肥等多地发布储能产业支持政策。
从行业赛道和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储能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内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蛋糕足够大。这意味着一二三线城市都有机会,谁能抓住风口,谁就能一飞冲天。 当前全国众多城市聚焦新能源产业,必然造成城市与城市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出现激烈的竞争态势。借他山之石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城市间竞逐新能源赛道如何发挥优势、需要弥补哪些短板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竞逐储能赛道迎万亿风口
经历近30年的电池产业积淀,广东省惠州市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品类最齐全的产业集聚地。这里聚集起亿纬锂能、比亚迪电池、欣旺达、德赛电池等一批龙头企业,逐渐形成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面对万亿级“风口”,惠州市正在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产业能级,新能源电池产业今年有望突破千亿元。
多个城市发力新型储能产业
近期,在惠州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座谈会上,四川宜宾、江苏常州这两座城市,被众多新能源企业业内人士多次提及。 宜宾市一直被世人所熟知的是五粮液。然而,这座城市的产业结构悄然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向世界递出一张崭新的名片——“动力电池之都”。
2022年,宜宾产销动力电池72GWh,占全国约15%,带动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工业产值889亿元。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一个高附加值的环节。常州市早在10多年前,就布局储能技术研究院,引进动力电池生产及配套企业。如今,常州新能源产业强势增长,产值超5000亿元,形成“发储送用”生态闭环。
打造新型储能西部产业高地
海辰储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于2022年5月签约落户重庆铜梁,总投资130亿元,用地面积1200亩,建设56GWh新一代储能锂电池和22GWh储能模组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是落户重庆的首个电化学储能整装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2023年4月项目一期一阶段所有建设单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
同时,有河北兴恒、四川金汇能、福建科达3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铜梁区,将进一步为铜梁区新型储能产业提供核心配套,有力推动重庆储能产业集群化发展。
文章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